当前位置:首页 >韩氏历史 >历史名人
现代韩氏人物
作者:中韩会   时间:2022/6/29 4:04:00    来源:    阅读次数:12984

现代韩氏人物

 

韩氏精英犹如星光灿烂,现代韩氏人物,仅仅介绍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韩氏杰出人物中很小很小一部分人物的情况。

一、韩国钧

韩国钧(1857一1942),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江苏海安人。出身商人家庭。清光绪五年(1879)中举。先后任行政、矿务、军事、外交等职,曾任吉林省民政使。民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民政长,安徽巡按使,江苏巡按使、省长、督军等职。

1889年开始官场生活,曾任河南镇平、祥符等县知事、铸钱局总办、河北矿务局总办等职。他锐意吏治、善治民生,治事勤恪,在豫省留下清誉。

1940年9月中旬,韩国钧出面召集苏北各界知名人士参加海安召开的联合抗日座谈会。随后,又在曲塘召开了“苏北抗战和平会议”,韩国钧、李明扬主持了会议。此后,韩国钧为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动员各界民众团结抗日,扩充地方武装,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初,紫老携家人,避居徐庄。1942年1月23日紫老在忧愤中溘然辞世。

二、韩教准

韩教准,又名宋嘉树,字耀如,1864年生。教名查理·琼斯,海南文昌人,原名韩乔孙,著名传教士,孙中山革命支持者。出身韩姓人家,后赴美,续堂舅嗣改韩姓宋。生六个子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1918年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

三、韩衍

韩衍,既是壮士,又是诗人。1904年到安徽当时省会安庆,先于督练公所任文案,不久即辞官以职业革命家的身份参加反清秘密团体“岳王会”,后随集体转入同盟会。

韩衍先在近圣街5号组织“读书会”,后于1908年10月创办《安徽通俗公报》,以集合同志并进行革命宣传与组织工作。《安徽通俗公报》是辛亥革命前真正在安庆编辑出版并有一定影响的报纸。武昌起义爆发后,韩衍是安徽光复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安徽船》由韩衍与陈独秀、易白沙在1912年2月创办,是民国成立后的安徽第一份省报,社址设在怀宁驿口。创刊号上,发表了韩衍一首诗:“怀宁驿口浪滔滔,万马声中第一篙;寄语诸君须坐稳,前途月黑正风高。”除《安徽船》外,韩衍还先后创办读者对象为青年军的《青年军报》,宗旨为“以言破坏则血洗乾坤,以言建设则以血造山河,公理所在,以身殉之,则以血饯是非”的《血报》。在安徽辛亥革命运动中韩衍是功居第一的舆论家。1912年4月,他路经一道山梁,却突遭歹徒狙击,身中数弹,伤重而死。

四、韩介白

韩介白,原名毕昌,字介白。山东兖州人,1872年生,毕业于黑龙江省立法政学校,参与辛亥光复之役,历任河南上蔡县县长,滋阳县临时参议会参议。

五、韩永清

韩永清,别号富航,世忠公26世孙,汉阳乌金山人。出生在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家里,15岁到汉口永兴洋行牛皮厂帮工,常向同乡买办杨坤山学习英语,18岁能用英语会话。光绪二十九年任英商和记洋行买办,曾投资创办煤厂、纱厂、银行等企业,并与贺衡夫共同创办武汉桐动公司,成为金陵富商。曾斥巨资支持武昌起义,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亲书“博爱”横匾相赠,并委为总统府顾问。此后相继被黎元洪、冯国璋及江苏、湖北两省军政首长聘为顾问。韩在汉口、汉阳设贫民学校5所,免费收贫民子女入学,还经常对穷苦百姓施财、施药,时有“韩善人”之誉。1934年和汉口工商界贺衡夫、陈经畲等创办汉口红十字会医院,韩捐资购得汉口铭新街90号两层楼房一栋作为院址。1938年,又捐出汉口四明街(现胜利街146号)的私人房屋,将汉口红十字会医院迁人继续为贫苦市民治病。1948年在上海病故。

六、韩安

韩安(1883一1961),字竹坪,安徽省巢县人。1898年就读于南京汇文书院,190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07年夏天赴美国深造,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和密歇根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林学硕士学位。1912年回国后,他历任吉林省林业局和东三省林务局主任、京汉铁路局造林事务所所长等职;1922年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授兼林学科教务主任。次年,他接替梁希,兼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主任。为中国近现代林业教育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

1915年,当时的农商部总长周自齐采纳韩安、凌道扬等人的倡议,在中国设立“植树节”,经“大总统”批准,于同年7月申令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规定每年这一天举行植树典礼,倡导植树造林。国民政府时期依然推行不辍,但将日期改为每年3月12日,名称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韩安从事林业事业50余年,并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为人气度宽宏,用人兼收并容,没有门户偏见,自书一联:“科学精神,把事当事;民主精神,把人当人”,以此作为座右铭。

七、韩文英

韩文英(1893一1944),河南嵩县人。少年时即挑起生活重担,与父分忧,从未进过校门。民国9年(1920),投奔镇嵩军,在万选才营部当卫士。1927年,镇嵩军归属冯玉祥,韩文英在万部任团长,参加北伐战争。在曹州、兰封、枣营与奉系张作霖的三十六军潘鸿钧部作战,在开州、清丰、南乐等战斗中屡挫劲敌,与奉系四十军孙殿英部作战时,屡建奇功。

1930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路军七十五师副师长兼二二三旅旅长,驻防潢川。“七七事变”后,二十路军调往抗日前线,归蒋鼎文指挥,后被顾祝同吞并,韩文英仍任七十五师副师长及二二三旅旅长并兼厦门警备司令。在日军进攻厦门时,韩文英身先士卒,率部英勇反击,身受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战后升任七十五师中将师长。

1942年6月后,韩文英连克江西省的弋阳、东乡、鹰潭等10余座县城,稳定了战局,升任为一00军代理军长。1943年4月返光泽休养,突患脑溢血病逝,安葬在光泽县中山公园,后迁葬于附近山麓。

八、韩文举

韩文举,清末民初维新派革命家、政治家、教育家、报人。康有为长兴里十大弟子之一,梁启超同窗。韩文举字树园,号孔庵。广东番禺人,监生出身。1891年入广州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曾协助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后任万木草堂学长,号长兴里万木草堂十大弟子之一,康门十三太保。后任湖南长沙时务学堂(湖南大学前身)教习、上海《时务报》、澳门《知新报》主笔,笔名“扪虱谈虎客”。戊成政变后流亡日本,协助梁启超办《清议报》《新民丛报》。1900年参加自立军起义。民国初年,在广州办南强公学、觉是草堂。晚年留寓香港。1944年病殁于九龙。著作编为《树园先生遗集》。

九、韩及宇

韩及宇(1910一1984),字公鼎,烟台人。现代经济学家。少时在本村读私塾。1925年考入北平弘达中学,后升入北京大学法商学院。1934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专攻经济,曾编写《日本五种专卖的考察报告》。1937年回国,在广西省梧州高等中学任历史教员。1938年到重庆,在四川省合江国立女中任教。同年9月,到四川江津县白沙镇国立编译馆工作。1940年编成《货币银行名词集》一书。同年9月,到四川省成都齐鲁大学任讲师,在光华大学兼授中国经济史课程。1942年一1945年,在四川大学经济系任教授。1945年9月,去三台东北大学经济系任教。1947年春,受聘于云南大学经济系,主讲《财政学》《经济学》。1984年7月病逝。其生平被收入甘肃省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

十、韩家铭

韩家铭,又名韩伯棠,字宗唐(亦字芍轩),安徽望江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从事革命活动时,曾更名韩笑桓。1905年进入安徽省陆军学堂,1908年考入京师法律大学堂。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下,参加中国同盟会。他曾在同盟会中担任宣传工作,秘密奔走于京津地区,与众会员筹划反满清政府的革命机宜。由于北平军警林立,防范森严,发难事机泄露,不幸被捕。在狱中他惨遭摧残,但意志坚强,毫不动摇。旋因“清廷与南军议和”,南方党以释放在押党人为和谈条件,他始得营救出狱。后又与众会员谋刺袁世凯,毙其卫兵10余人。民国成立后,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早期国民党,并在文牍部工作。1913年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他奉先生之密令,取海路赴沪进行革命活动,稍有端倪,被沪袁氏之死党侦悉,遂由沪转至苏州。他组织当地军警3000余人定期在苏州起义,不料叛徒告密,搜出青天白日旗、布告、印章、信件及泥制炸弹等物,不幸被捕。临刑时撕下衣襟,血书就义诗一首:“借债重重已破家,是谁断送好中华?千秋自有董狐笔,撒手西归不理他。”1914年12月1日,在苏州王废基操场英勇就义。

十一、韩幽桐

韩幽桐,女,回族,黑龙江宁安人。系回族革命先躯马骏烈士的表妹,著名法学家、中国法学会原名誉会长张友渔的夫人。1925年考入吉林省立师范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妇女之友》编辑部副主任。1926年入北京大学法商学院学习,1933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院当研究生。1937年回国,参加华北救国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38年后任西北联大教授,救国会常务委员。1945年任中国妇女联谊会理事。1946年以后,历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委员,松江省教育厅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天津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副司长,最高人民法院华北分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厅副厅长,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法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顾问,中国政法学会书记,中国法学会理事。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十二、韩国磐

韩国磐(1920一2003),字漱石、号遽庵,江苏海安人。国学大师、史学大家,是当代中国魏晋隋唐史学科和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史(经济史)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学术带头人,为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生前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古代史博士生导师,我国第一位经济史专题的经济学博士后导师。曾任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政协常委、主席团成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唐史学会顾问(创会顾问),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创会顾问),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创会顾问),福建省历史学会会长,福建省诗词学会顾问,厦门市教育工会副主席,厦门大学工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期刊顾问。

十三、韩清静

韩清静(1884一1949),原名克宗,又名德清,中国佛教学者、居士。河北河间人。18岁时中乡试举人。因研读瑜伽唯识著作而不解其义,从而发愿从事研究。1921年,于北京讲《成唯识论》,为讲经弘法之始。后在房山云居寺,专治法相之学。1925年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宣读所著《十义量》一文,博得与会者赞许。1927年于北京创立三时学会,讲学刻经并重。讲学专重唯识学,对六经十一论,都作深入研究;所刻经典,校勘精细。著述有《唯识三十颂诠句》《唯识三十论略解》《唯识指掌》《唯识论述记讲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赞》《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别释》《能断金刚经了义疏》《佛法略谈》《因明入正理论科释》《瑜伽师地论科句》等。

十四、韩凤楼

韩凤楼(1885一1956),字五峰,荥阳县城南关人。民国将领,清末曾任新军管带。1903年考入县立汴源学堂,甚为县长张煦初赏识。1907年12月官费留学日本:入日本士官学校工兵科6期学习。李烈钧、程潜、阎锡山、孙传芳、顾品珍、唐继尧等均为其同学。1909年回国,先后当任清广西陆军于部学校工兵科长、云南路军工程队第十九营管带。1911年农历九月初九,率部参加重九起义,任步兵第五团长。1912年北伐至黔平定黔乱,任贵州卫戍司令兼讲武堂长。1913年任云南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兼讲武堂长。1914年任北洋政府将军府参军,兼讲武堂长。同年3月12日,陆军中将军衔。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随蔡锷潜回云南,任护国军第三总参谋长兼第一梯团长。1922年,应刘镇华邀请,任西安卫戍司令。

1936年,介绍魏树漠等奔赴陕北,参加革命。1938年介绍荥阳县东街丁云青赴革命圣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投身革命,建国后丁云青任南京市政府处长等职。1942年,与荥阳有识之士创办私立煦初高中,并任校董事长。煦初高中是荥阳高中的前身。煦初高中的创办,开荥阳市高中教育的先河。1944年朱德总司令写信求助韩凤楼协助抗日,掩护过境中共党员,营救中共地下党员郭颖生出狱。1949年解放后留居大陆。1950年3月,出席河南省人民代表会议。同年5月,任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后又任政协河南省员会首届常委。1956年2月4日病逝于郑州,享年71岁。

十五、韩玉辰

韩玉辰,湖北松滋人,辛亥首义战士。1885年出生,1911年毕业于湖北官立法政学堂,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担任过《中华民国公报》编辑,曾任鄂军政府司长、第一届国民党国会议员。解放后任湖北省人委参事,后担任武汉佛教协会副会长。

十六、韩慕荆
       韩慕荆,名照,别号志毅,江苏无锡人,1876年生。早年入安徽陆军,后赴日本入法政大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毕业回国,武昌起义爆发后,奔走沪宁间。无锡光复后,同乡秦效鲁曾委以军务和司法,均辞未就。曾入徐怀礼军戎练兵,南北议和后,授上校,后辞军职。嗣后任江苏高等审判。
    十七、韩德元
     韩德元,字化南,河北安新人,1887年生。1924年在冯玉祥部任团长。1925年任第四混成旅旅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第十四军副军长,兼第五师师长。1928年任山东省警备军总司令。1929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毕业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中将参议。
    十八、韩清泉
     韩清泉,字士澒,浙江慈溪人。肆业于养正书塾,清末赴日留学,学习医科。毕业回国,任浙江高等学校校医。1911年创设浙江医院,1912年与同仁筹创浙江医学专门学校,任校长。
    十九、韩树业
     韩树业,字立儒,黑龙江双城人。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历任黑龙江督军署秘书,瑷珲县县长,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副司令长官公署外交秘书。
    二十、韩麟生
     韩麟生,字寅階,奉天沈阳人。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1926年任奉天商埠局总办,后历任山东省官银号会办,吉长铁路局局长,吉敦铁路局局长。
    二十一、韩麟春
     韩麟春,字芳辰,辽宁沈阳人,1888年生,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六期炮兵科。回国后,任北京政府陆军部军械司科员,后任枪炮科科长。1916年任陆军部参事,1918年任驻美国陆军正武官,1922年1月,任陆军部次长,授陆军中将;7月任东三省兵工厂总办,镇威军第一军副军长,第二军军长,1927年安国军成立时,任陆军第四方面军团长兼陆军大学校长。是年因病去逝。
    二十二、韩惠安
     韩惠安,又名韩道惠,祖籍湖北黄陂县。因排行第四,人称韩四爷。台湾名士韩菁清之父。善经商,年轻时做盐生意,从黄陂来到汉口,从北方到南方,成了大盐商。出任过湖北纱、布、丝、麻四局的总经理。还担任过汉口市商会会长、湖北省参议会参议长。在黄陂、汉口有房产几百间和汉口法租界的汉口大舞台(现在的人民剧院)及东方大旅馆。1949年,携全家先到香港定居,后定居台湾。
    二十三、韩复榘
     韩复榘(1891一1938),字向方,今河北霸州市人。直隶省顺天府霸州煎茶铺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19岁离家闯关东自谋生路,后投效兵营。以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在北伐战争中一路猛打猛冲过关斩将,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在中原大战前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在山东韩击败了晋军,为蒋介石巩固了前沿战线。主鲁后韩誓要“变鲁为齐”,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并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经济保障。
“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韩复集亲自在第一线指挥,进行了夜袭桑园车站、血战德州、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济南战役、夜袭大汶口等战役,有些资料说韩复集一枪不放不战而退是不确切的。期间韩与蒋介石多次发生矛盾,后韩复榘不听国民政府命令,擅自撤离山东战场而被蒋介石在开封诱捕治罪,审判后被戴笠特务“暗杀”
享年48岁。
    二十四、宋庆龄
     宋庆龄,女,祖籍海南省文昌县。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父亲韩教准,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她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1915年10月25日,她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她立誓永不再嫁。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并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主席。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她再次连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1年5月14日,患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同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享年89岁。同年6月4日,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墓。
     二十五、韩浚
       韩浚,又名韩德照,湖北黄岗人。黄埔军校一期学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防军作战司令部徐州司令部副司令。湖北省政协委员。《民国高级将领列传》有传。
    二十六、韩祖康
      韩祖康,原名韩恩绶,1894年11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县。化学家,仪器分析专家。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并积极组织领导上海化学化工学会开展仪器分析的学术活动,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他编著的《仪器分析大纲》《极谱学文献内容索引》等专著,在国内享有盛誉,是中国极谱学研究的先导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2年主动辞去卜内门公司的职务,应邀担任上海市商品检验局顾问、华东药品食物检验所顾问、上海市卫生局顾问等职。评为卫技一等一级专家,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先后担任上海市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委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委员。1959年任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韩祖康为我国的化学、仪器分析的研究和教育工作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二十七、韩礎石
      韩礎石,原名原基,辽宁海城人,1895年生。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土木系。曾任京西垅烟铁矿及辽宁北票煤矿、山西井径煤矿工程师,辽宁省煤管局副总工程师,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所主任。
    二十八、韩光弟
      韩光弟(1896一1929),字斗瞻,黑龙江双城人。吉林省立警官高等专门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入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早稻田大学学习。归国后,入中央陆军讲武堂及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历任排长、上尉副官、东三省陆军军士教导队第二连中尉连副,五连连长,晋升为上尉。1925年,升任镇威军第三军第三补充团第三营营长,东北军第七师第五旅八十四营营长,镇威军第四补充队中校团副,兼机关枪第一营营长,旋升镇威军二十七旅四十一团团长。1927年6月,因屡建战功。破格提升为二十四师少将师长。1928年11月,东北易帜前,东北军改编,任东北陆军步兵第十七旅中将旅长,驻海拉尔。1929年中东路事件“抗俄”战争中于11月17日,率部与苏军激战于扎赉诺尔,全旅伤亡官兵2000余人,韩光弟阵亡
    二十九、韩世昌
     韩世昌(1897一1976),河北高阳人,中国北方昆曲演员,工旦。幼年搭庆长班从白云亭、王益友学艺,初习武生,后改正旦、贴旦及小旦。1917年在北京组荣庆社,拜吴梅、赵子敬为师,也曾师从吴畹卿。在音律、唱法及表演上日益精进。1928年东渡日本,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地演出,并观摩能乐等日本古典剧艺。1951年在中央实验歌剧院任教。1952年被文化部授予荣誉奖。1957年北方昆曲剧院正式成立,韩世昌任院长。1960年63岁的韩世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7日这位昆曲大师因病与世长辞,终年79岁。
    三十、韩家麟
     韩家麟(1898一1932),号述彭,吉林梨树人,祖籍山东。1914年,追随马占山,参加东北军骑兵第二旅第三团。1927年,任中校副官。1930年,在沈阳东北高等军事研究班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奋起抗日,任黑龙江省抗日义勇军总部少将参议,兼黑龙江省政府机要秘书。1932年,奉命率部抗击日本侵略军,7月29日随马占山部队被围困于庆城(黑龙江庆安)县罗圈甸子以南七八道林子,激战中壮烈殉国。终年34岁。



中韩会二维码
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2022003722号-1 渝ICP备2022003722号-2
中华文化促进会韩武子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