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韩氏历史 >韩氏起源
韩氏迁徙分布
作者:中韩会   时间:2022/5/19 10:02:00    来源:    阅读次数:2774

韩氏迁徙分布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历代韩氏先辈迁徙史,见证了韩姓人迁都的隆重、建立新营的喜悦;也记录了韩姓人离乡背井的不舍,亲人相别的悲伤。因种种主客观原因,韩姓人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缘由的迁徒,落户在江之南、河之北,天之涯,地之角。每每讲起,无不令韩氏后裔思绪万千,感叹不已。

一、春秋战国时期
韩姓最早活动在春秋时的晋国。晋武公统一晋国成为国君后,封其叔父姬万采食于韩原,因有韩而邑,遂以为氏,曰韩万(谥号武),其后代为晋卿。

从韩万至五世韩厥,世居韩原,即今山西河津东北。六世韩宣子时进行了第一次迁徙,从韩原徙居州,即今河南温县东北。

至韩万七世韩贞子须时,韩氏进行了第二次迁徙,此次徙居平阳,即今山西临汾西南。

至韩万十一世韩武子启章时,韩氏进行了第三次迁徙,此次徙居宜阳,即今河南宜阳西。

韩万十二世景侯韩虔,公元前409年建立韩国,都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迁都阳翟,即今河南省禹县。
韩万十五世哀侯韩顿蒙灭郑国后,又迁都郑,即今河南省新郑市。

因多次迁移治所和国都,国力不断增强,辖地越来越大,从而使韩姓得以迅速繁衍,也使得韩姓在河南省打下坚实基础。

二、秦汉时期

秦灭韩,尽入其地,设颍川郡,并以韩国旧都阳翟为治所。秦亡,汉兴,韩襄王曾孙韩信辅佐刘邦有功,初封为韩王,史称韩王信(以区别淮阴侯韩信),王阳翟(属颍川郡)。后因战局部署的需要,又改封到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在王马邑期间,韩王信因与匈奴讲和受到朝廷杯疑。信恐诛而叛汉投奔匈奴。汉文帝时,韩王信的次子韩颓当及长子的儿子韩婴率众降汉,分别被封为弓高侯和襄城侯,自此稳下来。西汉初、大批韩姓贵族以古都阳翟为中心聚居,颖川成为韩氏的展繁衍中心。西汉末年,韩颓当的五世孙韩骞(任河南尹)避王乱徙居南阳堵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在东汉时发展为望族,韩骞的曾孙韩寻后还颖川舞阳(今河南省舞钢市)。

秦汉时期、韩姓除上述大的迁徙活动外,有些韩姓人播迁于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

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南北朝时,五胡乱中原,中原韩氏为避战乱,大举南迁,并有不少支系迁往西北、东北、西南、江南者,除极偏远的地方外,韩氏几乎遍布全国。

颍川是韩氏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此时不少支系开始外迁,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东)、河东(今山西省太原市)、广陵(今江苏省扬州)、江南一带,都有韩姓大族,均称从颖川迁徙而来。

南阳韩骞支系,除少数后裔留居南阳外,多因仕宦缘故而离开堵阳。其中尤以昌黎支系和韩愈支系最为有名。韩骞之玄孙韩棱,自南阳居颍川舞阳,因任职又迁居安定郡。韩棱之玄孙韩福、韩述(术)分别是韩愈支系和昌黎支系的先祖。

韩福之孙韩海居住安定安武,安定即安定郡(今甘肃省泾川境内),安武即安武县(今甘肃省平凉东),韩海之玄孙韩耆在北魏时徙居常山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市九门乡及周边一带),韩耆之子韩茂为北魏名将,领太子少师。韩茂曾孙韩镶拜平北将军,于后魏神龟元年避政乱迁居北修武安阳城(今河南省修武县境内),韩镶长子韩杰,修武县尉,于隋大业八年自安阳城迁居修武南阳城东关,韩杰后五世有韩愈。

韩术及其子韩纯,都曾任河东太守,韩术迁居昌黎(今辽宁义县)为昌黎韩姓始祖,其后商名人层出不穷。韩纯的儿子韩暨,在三国时的魏国官至司徒,韩术的七世孙韩延之,在后魏时被封为鲁阳侯;韩延之的孙子韩环官至平凉太守,封安定公;韩环的儿子韩演、为常州刺史:韩演的儿子韩褒,为后周少保,徒居昌黎(治今辽宁义县);韩褒之子韩仲良,徒居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韩仲良之子韩暖,在唐高宗时官至字相。

韩暨有三个儿子,长子韩肇,其后代有韩延之、韩环、韩演,韩褒、韩仲良:次子韩繇,其孙子韩寿、曾孙韩谧在西晋末年家族地位仅在皇室下;三子韩晏(宴),其后世孙韩播徙居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北),以后与其他支系在昌黎逐步播迁,发展到今辽宁、吉林、河北等地。韩播之八世孙韩休迁居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韩休与其子韩滉在。唐朝不同时期相继为宰相。

在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是为韩氏入广东最早者;唐代末年,河南固始县韩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

四、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时,居于北方和中原的韩姓族群大量南迁江、浙、闽一带。元、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韩姓较大规模播迁于南方各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秦国、新加坡等国定居。明朝大移民发生在洪武三年(1370)至永乐十五年(1417),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移民人数达百万人之多。其中也有韩姓人群被移民全国各地。

宋明时期,韩姓大约有62一65万人,约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0.67%一0.78%,排在第二十五至二十九位之间。山西和山东一跃并列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1%。韩姓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陕西、河北、甘肃、浙江,这六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两省,又集中了14%的韩姓人口。宋、元、明600年间,中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韩姓人口增长比率为负值,人口在减少。

五、当代韩姓的分布

当代韩姓人口约千万人左右,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左右。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韩姓人口的增长是呈V字图形。河南省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娃人口的14%。在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苏、辽、皖、晋、黑、陕六省,集中了32%的韩姓人口。在近600年间,韩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强劲回迁,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韩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移民的倾向。

韩姓在人群中分布比率示意图表明:以长江为界分高比率北方区、低比率南方和西部区。在晋冀鲁豫、京津、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辽吉黑陕宁北部、皖苏北部,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8%以上,有的达到1.6%以上、这部分覆盖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居住了大约66.5%的韩姓人群。在陕宁南部、甘宁大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部、皖苏南部、上海、湖北、重庆、四川北部、浙赣北端、湘黔北部、海南,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一0.88%,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1%,居住了大约20%的韩姓人群。

六、渡海定居的台湾韩姓

台湾学者黄秀政先生在其所著《清代台湾分类械斗之检讨》一书中指出:清代台湾有泉民、漳民、粤民三大势力。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从厦门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军,收复台湾,随郑成功渡台者多为泉民(即泉州之民);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师攻入台湾,迫使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跟随施琅征台者多为漳民(即漳州之民)。而粤民则因施琅奏请被禁入台,迟至康熙末年,始得越渡入台。泉漳先至,故占据海滨平原,粤民后至,故多居于附山地带。

台湾学者白长川先生根据台湾宗亲谱系会1979年年刊所载有关台湾世居住民祖籍与姓氏的资料,研究了台湾地区各市县世居住民的祖籍及比例:台北市旧市区,清一色都是泉州籍的人;台北县,世居多以泉州人为主;新竹市,世居住民以泉州人为多;新竹县,以客家人居多,竹山、秀山两镇泉州人与客家人参半;台中市,世居住民清一色漳州人;彰化县,各乡镇多为泉州人;云林县,也多为泉州人:嘉义市,以漳州人居多;台南市、县,以泉州人为主;高雄市,世居住民以泉州人为主;南投县、漳州人居多,泉州人次之、国姓乡客家人居三;屏东县,是泉州人与客家人共处,客家人路多于泉州人;台东县,泉州人占47%,州人占10%,客人占25%;花莲县,泉州人、漳州人占56%,客家人占42%,其余为山地人;基隆市,世居住民以漳州人为多。

综上所述,闽、台之间一衣带水,海峡两岸手足情深,关系极为密,是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台湾同胞纷纷到大陆特别是福建寻根祭祖,也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台湾同胞的祖籍并不仅限于闽粤。清朝以来,不断有大陆各地的官员、商人及其他阶层的人士前往台湾,或任职,或经商,或务工。尤其是1949年前后,为数甚多的大陆各省籍官员和士兵随着国民党军队退往台湾,散居于台湾各地。《台湾区族谱目录》附有各家谱祖籍的“区域分布索引”,从中可以看出各姓的祖籍情况。其中,有关迁徙台湾韩姓家谱记述的祖籍及散居地情况如下:

《敕封儒林郎韩友德继妣陈安人墓志铭》,由凤山县正堂天宗侄韩燕撰文,时在乾隆癸卯年,即乾隆四十八年(1783)。这是《目录》所收录的韩氏族谱中年代最早的一种。据《墓志铭》记载,韩友德这一支韩姓,是从其父渡海到台始定居于台湾的,因而韩友德之父被尊为渡台始祖,祖籍福建,其子孙后裔散居于台南、台北、高雄及美国、日本等地。

《韩氏族谱》写本,编者及编印年代均不详。这一支韩姓的始迁祖是韩清奇,祖籍为广东揭阳,定居台湾后散居于桃园、八德等地,已传19世。

《韩氏祖谱》,编者及编印年代不详,始迁祖是韩国山,祖籍安徽宿县。

《韩氏家谱》,韩智仁编撰。其始迁祖是韩金铎,祖籍河北高阳,散居于台东、卑南。

《韩氏家乘考》,韩思道编撰,刊印于1973年。祖籍河南孟县,其家族中的韩晋景、韩清濂、韩清溪等渡台定居。这一支韩姓不仅居住在台湾,而且专门注明还有居住在河南的,由此可见其家族在海峡两岸的血缘联系。

《韩氏念祖录》,韩氏宗亲会编撰,韩思道执笔,刊印于1974年。祖籍也是河南孟县,同样居住于河南、台湾等地,始迁祖为韩文光。

《韩文公家谐》,韩清滚补续,刊印于1975年。祖籍河南孟县,居生于河南、台湾。

《韩文光后裔家族世系表》,韩清濂补续,利印于1976年。祖籍河南孟县,居住于河南、台湾。自韩文光起,已传21世。

《六十回忆录》,韩石泉遗著,刊写于1966年。作者韩石泉在回忆录中追溯了自己的身世,提及迁台始祖为韩子星,字斗华,到台湾后居住于台南市。

《韩氏避祸台湾故乡世系考》,编者不详,刊印于1963年。这一支韩姓到台湾后居住于台北、大甲、布袋等地。

从上述台湾现存的韩姓家谱资料,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台湾的韩姓来自大陆的各个省份,其中以福建、广东、河南为多;而且从韩友德继妣陈安人的墓志铭所载内容可以看到,韩友德之父已经渡海到台,其时间当不会晚于清朝乾隆年间。当然,韩友德之父并不是最早的韩氏入台者。据台湾文献资料所载,韩氏由闽、粤入台,始见于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在台湾率众起义时,就发现一位名叫韩任贤的义民已在下淡水港居住多年。可以肯定的是,这位韩任贤也不是韩氏入台的先祖,在他之前还有先行者,只是还有待于进一步考据。不过,大陆的韩氏大批入台,则是清朝康熙之后的事了。

据统计,台湾的韩姓多居住在台北、基隆、阳明山、新竹、台南、台中、高雄等地,人数最多的是新竹县。依据各姓在台湾人数的多寡,韩姓排在第91位。

七、四海为家的异域韩姓

随着韩姓的繁衍发展,韩氏后裔不仅遍及全国各地,而且逐渐向海外流布拓展,其足迹遍布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

海外韩姓最早居住的地区,应在现今的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与我国的东北地区山水相连,历史上,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古国与我国一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双方既有战争冲突,更有和平交往。自两汉开始,中原王朝的使臣和学者就曾不断地前往高句丽等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交流。据史书记载,西汉初年,朝鲜王侯准僭号称王,被燕亡人卫满打败,率众入海,居于韩地,自号韩王。其子及亲属未入海者,仍居当地,以韩为姓。这一以韩为姓的人群所居之处、即是现今的朝鲜半岛。

元、明之际的韩复,也定居在高丽。韩复的生卒年不详,本名拜住。元帝至元元年(1335),韩复耀进士第一名,官至枢密院副使。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国号为明,元顺帝逃亡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公元1370年,高丽将领李成桂率军攻击北元兀刺山城,拜住也在此城中。城破以后,拜住随李成桂人高丽,并在高丽定居下来。高丽恭愍王任命他为判司农寺事,赐姓名为韩复。后来他官至大匡西原君进贤馆大提学。

不过,韩姓向海外发展,特别是移居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一些国家,应该是在韩姓拓展至闽粤、台湾地区之后。因为闽粤地区距离南洋最近,闽粤人前往南洋最集中、人数最多,即使大陆其他地区的人前往南洋,往往也要先经闽粤;而南洋又是中国人向欧美流布的中转站,早期移居欧美的中国人大多是经由南洋再辗转前往的。至于台湾,同样也是韩姓前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的中转站之一,前述台湾韩友德这一支韩姓的后裔散居于美国、日本等地,就是一个例证。从时间上说,韩姓大批向东南亚、日本及欧美等海外地区发展,应是清朝康熙年间以后的事情。

进入近代,随着日本明治维新后出现先进的经济文化、日本国力日益强盛,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留学日本形成了一股热潮;而美洲大陆的不断发展,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华工、华商和留学生前往美洲。由此而在海外韩姓中涌现了许多精英,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移居海外的韩姓,其祖籍绝大多数都在今广东、海南、福建,由此也进一步证明:韩姓在历史上是先从中原迁徙至闽粤地区,然后又主要是从闽粤走向海外、走向世界各地的。

(六、七内容摘自李克勤主编《中华姓氏谱·韩》)



中韩会二维码
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2022003722号-1 渝ICP备2022003722号-2
中华文化促进会韩武子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